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jipinyuedu.com

第231章(1 / 2)

皇上没说话,他盯着手中的折子,自康熙四十六年起,黄河泛滥,赈灾得花钱,重修水利更是耗费甚重,这折子正是户部叫穷的折子。

他看向四爷问道,“老四,此事,你怎么看?”

四爷对‘羊毛’之事也算是了解,府里专门养了几个人,有事没事就关内关外的来回跑,理由是现成的,专门在外头收皮子供主子做衣裳。

他低头应道,“儿臣愚钝,从小便只知万事贵之以恒”。

无论寒暑羊毛都是贵货,才能让那些人因利发狂,忽视其中种种蹊跷。

皇上不置可否的点点头,他何尝不知此计贵在千秋,只是国库空虚无银,他亦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

皇上眯眼又看了一遍折子,自从过了知天命之年,眼神也不如以往好使,西洋进贡的眼镜他也试了好些个,可带着不仅无甚效果,反觉得头晕脑胀。

“国库亏空”,皇上叹了一口气,“实在无银”。

大清从太宗那会儿,给官员的俸禄就不多,导致许多官员确实两袖清风,生活贫困,但这些人都是跟着皇上的老人,他们从国库中借些钱也是理所应当之事。

只是这个头一旦开了,就有数不清的人凑上去,有的人可能只是为了些许的银钱,而有的人则是通过借银来体现他们的圣恩,到最后,不去国库借银的反成了特立独行之人,沽名钓誉之辈。

这个道理,皇上不是不懂,只是这些人陪着他除鳌拜、平三藩、收台湾、征噶尔丹、抵抗沙俄侵略,都是依靠这些老臣的出生入死。

而在这些老臣看来,自己当年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,跟着皇上干了那么多大事,现在花他一点银子,那是天经地义的。

皇上是‘仁君’。

这个骂名必然有人要担的,四爷双膝跪地,“儿臣愿为汉阿玛分忧”。

皇上微微摆手,一旁的梁九功接过折子,悄无声息的递给跪在下方的四爷。

四爷双手接过折子,恭敬磕头道,“儿臣能否向您借一人用?”

虽然十三爷年前已经被放出来,但皇上再没召见过他。

要知道,在这紫禁城中,被皇上厌弃是最可怕的事情。

皇上没有说话,伏案看起了剩下的折子,梁九功弓腰笑道,“四爷,您请回吧”。

石庙村里,李大娘正拽着她的大儿媳妇曹氏吵闹不休。

“大家伙儿快来看看啊,哪家的媳妇儿像她这般躲懒,下地、做饭、喂猪一概不做,家里的活都靠我这个老太婆,怕不是要累死我这个当婆婆的”。

三月的天,野草疯长,许多人下地归来就在一旁看热闹,累了大半日了,有笑话可看也能松快松快。

李大娘是地地道道的乡里人,撒泼打滚样样精通,耍赖卖痴信手拈来,此刻她不松手,曹氏当真是无可奈何,看着人越聚越多,羞上加气,恨不得钻进地里去。

“娘,别这样,大伙儿都看着呢”,曹氏顶着大红脸说话,“况且,我不是不干活,昨日不是跟您说了吗,我娘家弟媳妇生了,我回去瞧瞧孩子,很快就回来了”。

李大娘要的就是这句话,她一把拽下曹氏胳膊上挎的篮子,掀开上面盖着的花布,将里面的东西倾倒而出。

是一条二指宽的肥膘肉,还有一包油纸包着的红糖。

“瞧瞧,这样的好东西全都带回娘家,哪有你这样当人儿媳妇的”,李大娘将地上的肉和糖囫囵塞在怀里,也不嫌弃油腻腻的,挺着鼓鼓囊囊的胸口,上去就要拧曹氏的胳膊。

曹氏惯是被婆家磋磨的,只不过去岁冬日她给别人搓线制衫挣了不少银钱,再没得过这样的辱骂与拨打,她还以为自己的好日子来了,没想到今日回去给娘家弟媳妇添喜,婆婆又是这般不给脸面。

婆婆为什么这般对她,去年冬天挣的银钱她可是一分没剩的给了当家的,今日买东西的钱也是当家的给她的。

“娘,娘,您别这样”,曹氏双眼含泪,她素来嘴笨,按照婆婆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闷鳖,此刻挨打受辱,心中气愤极了,也说不出什么狠话,“求您了。”

“我这样怎么了?你偷我们老李家的钱补贴娘家还不叫人说了是吧”,李大娘没理也有三分底气,何况现在的她自认为占理,一时间,手拧的越来越狠,曹氏很快就红了眼眶。

“我没偷钱”,曹氏忍不住辩解,偷东西的名声若是落在她头上,以后若是有了孩子都会受人白眼,“是当家的给我的”。

李大娘根本不听,在她心里,曹氏花李家一分钱都是罪过,“走,跟我回家,不然我叫老大打死你”。

老大虽然也是个闷葫芦,但还算孝顺,肯定不会跟她对着干的。

李大娘吃的膀大腰圆,曹氏根本不是她的对手,被她拽着直往家里走。

不远处,刚到石庙村的红果看得眉头紧皱。

曹大姐是她的师傅,她理应帮上一把,只是多年在马九后院做红姨娘的经历,让她知道有些事情不过是愿打愿挨,外人若是插手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